2011年2月19日 星期六

都蘭之旅2:台東市卑南文化公園(中)—文物導覽

導覽解說員是一位大姊,抱歉忘了記下她的名字。我們加入導覽的時候,大姊正在解釋臺灣其實沒有「真正的原住民」,什麼本省人、外省人、新住民,都是政治語言,如果以歷史來看,「原住民」也是千萬年前的是由中國大陸遷移過來的,然後再由臺灣向東南亞以及大洋洲等地播遷,包括紐西蘭毛利人也是其中一支。(由臺灣移民出去的各地原住民族,也就是所謂的南島語系。)所以大家不要爭誰先來後到嘍!反正來臺灣生活了,就好好愛護這塊土地,這樣就好了。

接著開始解釋「卑南文化」。考古學上,「XX文化」都是由發現地來命名的,卑南文化就是在卑南地區發現的文化,並不是「卑南族的文化」,像是「十三行文化」「大坌坑文化」「長濱文化」也都是如此。而「卑南文化消失了」這句話可是錯誤的,卑南文化並沒有消失,只是因為時空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,開始向外地播遷,卑南地區附近的原住民族,有的經過考證後,證實是由卑南地區移民過去的,卑南文化再與新的環境、族群相交融,繼續傳延下去。
知道了卑南文化的起源後,先來認識代表物「月形石柱」,名字很美,但其實跟月亮或是祭祀活動並沒有關係。是當初發現它的人,看到石柱上有月亮形狀的洞,所以就命名「月形石柱」,跟哪裡發現就叫哪裡文化一樣,非常直接。近期的考古學家認為,月形石柱是當時房舍的主要支柱,依材質判斷,是由初鹿、紅葉那一帶的卑南山地搬運下來的,上面的月形鑿洞,是橫樑穿越的孔隙,而由石柱的方位來研判,當時的住屋都是面向卑南文化的聖山「都蘭山」。除了住屋以外,包括死後下葬石棺,也都是腳部朝向都蘭山,有著死後的靈魂將走回聖山的意味。

下一個介紹的,是祭祀用的石梯。石梯的量很少,確切數字我忘記是多少了,總之不到10座,然後因為都是在山腰、或是山上,擺放在某種平台前面的,所以考古學者認為是祭祀時才會用到的梯子,並非一般梯子、或水槽等儲物用具。接著是一個大石輪,大姊說,一開始有人認為是車輪,但又覺得這實在太重了,而且當時的牲畜似乎也沒那麼多,研究討論後認為,比較可能是穿在房子的主要地樁上,用來墊高房子基部用的。我看了展示板的示意圖,雖然沒有直接寫明,但我腦中就是浮現了「墊片」這兩字,竟然有種「親切感」油然而生!因為自己大學時念的是工業設計,挺常見到墊片,而我個人莫名喜愛墊片,在教室裡看到墊片總會拿來把玩一陣子,這時看到卑南文化時期也有墊片的使用,真是教人興奮。

不過一轉身走到另一個走道,映入眼前的景象卻讓我感到驚悚——是卑南文化裡「拔牙儀式」的情境模型。卑南文化裡,成年時要把上排門牙左右的側門牙及犬齒給拔了,想到要把健康的牙齒硬生生給拔掉,我都覺得牙齦開始痛了,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「勇氣」的展現……還好我不是卑南文化時期的人,不然應該會因為不敢拔牙所以社會階級很低吧!

再來一些文物,包括各種石頭製成的農具或工具、裝飾品。工具用材質有石板岩(石灰岩)、以及積層岩(就是比較老、密集度更高、更硬的石板岩),石英岩當作刀子等利器,以及各種臺灣常見的石材,當然還有陶器及金屬器皿。而裝飾品則比較特別一些,有大量出土的玉玦,以及數量較少、由黑曜岩做成的手環。這是因為當時人們主要是務農,玉石較珍貴,也比較脆弱,所以做成的裝飾品大多是頭飾、耳環一類,避免工作時撞壞,黑曜岩等比較硬的材質才會做成手環。大姊附帶說明,其實臺灣的玉石品質不太好,因為比較軟,而且雜質成分較高,如果是陸客來當然是建議他們多買買,如果是臺灣自己人就建議不用買太多喏。

另外,考古學者也發現,陪葬的器皿中,例如水壺,會有個突出的缺口,正對著亡者的口部,這也是很直接的機能性考量,亡者也必須喝水,但是他們沒辦法用手拿水杯怎麼辦呢?所以就把杯子開個口正對著嘴部,搞定!大姊一直提到那時期的人們想法都非常單純、直線,挖到古物不用想得太多,以最實用的方向去思考就好了。比方前面提到的「月形石柱」是如此,後頭會講到的石板棺也是這樣。

用器介紹完,介紹衣著。展示的是一個操作著織布機的老人,身穿樹皮製成的衣服、戴著樹皮帽。我在這趟行程前的「做功課」時,有看到都蘭部落裡有幾位阿美族耆老,這幾年來研究與發展傳統樹皮衣的製作,還獲得2010原住民族工藝薪傳獎。不過,大姊說在卑南文化時期,布類織品已經由中國大陸傳至台灣了,所以樹皮衣的數量其實不是那麼多,另外,樹皮也只能製成衣服或帽子,因為穿樹皮做的褲子,鐵定走沒幾步路就要磨到破皮啦!雖然樹皮衣在卑南文化裡不算是主要、或說大量的文物,但是能將這項古老技藝傳承下來,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部落生計,何樂不為?

在服飾的部分,還有展示一件清朝官員的朝服,大姊說這是清治時期的臺灣有許多民變,諸如朱貴一、林爽文等事件,當時在卑南地區的原住民族也有協助出軍平定這些民變,因此清廷便贈送了朝服一件,並封為「卑南大王」,現在的卑南族有個「南王」部落便是這樣來的。有點巧合的是,我在年前才接到一份教材在講「鴨母王—朱貴一」,剛好翻過一些民變相關資料,雖然我看的資料都沒有提及這段協助,不過當大姊講到這些民變的時候我還是剛好能夠立即聯想起來。

出土文物的介紹,差不多就到這兒。不過因為這一段我實在太認真聽講,都忘記拍照,往後阿修那兒如果有照片,會再補充上來。


(((下回待續))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