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4日 星期四

《野球孩子》訪談系列(四)共同的棒球記憶

 訪談接近尾聲,我們請教了兩位導演小時候關於棒球的回憶。

沈可尚導演說,小時候開始接觸棒球,是三更半夜睡到一半,被父親挖起來一起看電視轉播。那時覺得打棒球看起來好威風,也因此逐漸對棒球產生了興趣,暑假時幾乎天天和同學、朋友一起在附近的空地玩棒球遊戲,直到升上國中後因為課業壓力,接觸棒球的時間便漸漸減少了。但沈導演說自己還是很喜歡看棒球比賽,尤其是中華隊的比賽,可以看到國人的凝聚力,「好像只有在那時刻,臺灣才比較像一家人。」

廖敬堯導演的棒球啟蒙,則是在他國中時,父親帶他去看中華職棒。廖導演是台中人,當時職棒剛開打,台中的比賽幾乎場場爆滿,看著全場成千上萬的觀眾為球員加油吶喊,令導演相當震撼與感動,從此便迷上了棒球,開始收集球員卡,會跟朋友一起組隊打球,甚至和隊友一起訂做了球衣,「雖然只穿過了兩次!」導演說他有將球衣保留下來,折得整整齊齊的,現在還躺在老家衣櫃裡。

不論是喜歡看國際賽或是中華職棒,相信許多棒球球迷都擁有和兩位導演類似的共同經驗。這幾天相繼有IBAF青少棒賽,與威廉波特少棒賽,就連筆者的母親也會特地守在電視機前面關心賽況,然而這對我來說卻是個意外發現!畢竟以往只見過父親在看洋基隊的比賽,家母則都打開另外一部電視收看鄉土連續劇。雖然看IBAF時,中華隊表現不盡理想,輸球會令她很不開心,但是母親卻也回憶起她的小時候,開口聊起那段她和父母與兄弟姐妹,全家人半夜不睡覺,一起圍在電視機前為中華小將們加油的快樂時光。

不管是男、是女,是小孩、是大人,臺灣人的生活中都少不了棒球的參與。你可能是上場比賽的選手,可能跟朋友揉了紙團就玩起棒球遊戲,可能進場或在電視上看過球賽,可能見過自己的同學因為支持不同球隊而鬥嘴起來;並非要上場打過球,才能自詡為真正的棒球迷,也不需對棒球規則或球員紀錄如數家珍,才能享受一場棒球比賽,只要你體會過棒球的樂趣,記憶中的快樂便又添上一筆,如同兩位導演所言,《野球孩子》並不是一部棒球電影,而是記錄一群孩子,在升上國中前,最深刻也最美好的一段日子。

◎訪談後記:
在經過與導演的細談之後,我們對《野球孩子》有了更深入瞭解,並體驗了各種不同層面的感動。感謝沈可尚與廖敬堯兩位導演、及黃茂昌製片撥冗接受邊邊角角的專訪,期望藉由這次訪談,能與球迷們分享不一樣的棒球視野,增添看《野球孩子》這部電影時,以及看棒球時多一分的樂趣。

====
表於2009.8.25 UDN聯合新聞網
http://mag.udn.com/mag/sports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115&f_SUB_ID=609&f_ART_ID=20948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